在張建恒看來,眾多國外軍工企業依靠科研技術優勢,在民用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軍工色彩日漸模糊,形成了巨大的產業集團。”而反觀我國相關行業,一些企業依舊以完成國家任務為主要目標,并不重視民用產品研發和客戶服務。“企業文化保守,很多軍工企業研發人員崇尚技術,卻不重視技術產業化。完成研發、完成任務、獲得獎勵之后就將先進技術束之高閣,沒有接續轉化的積極性。”張建恒說,“還有一些研發人員不愿意從軍用產品的‘型號’隊伍轉向民品隊伍,資源配置效率并不高。”
整體看來,我國軍工技術有了長足發展,怎么能在保證國家任務保質保量完成同時,在民用產業取得更多突破,成為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張建恒認為,國有軍工企業要對經濟利益進行合理取舍,既要利用自身院所研發體系注重開發,還要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體現出企業的屬性。“‘型號’任務和民品任務一起抓。”張建恒說,“當然,如果在某些時刻商業利益和國家利益沖突,就必須優先保證國家任務,這是使命,更是責任。”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這方面的探索成效較為顯著。”張建恒說,“我們現在的產業構成已經是軍民各半,民用產業略多,二者產值連續數年以15%到18%的速度遞增。”他表示,衛星應用、特種裝備、節能環保裝備、先進材料及應用、電子信息產品、生產性服務業等發展方向形成了集團民用產業的發展格局。(段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