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選出新政府會給中國的含鎳生鐵(NPI)產業帶來什么威脅?
候任總統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已經對該國的采礦業數次發出警告,讓當地的運營商“檢點些”,不要再“糟蹋土地”。
杜特爾特行動時也毫不手軟。他剛剛任命一名堅定的環保主義者Gina Lopez作為環境和自然資源部長,這個職位對采礦業有廣泛的監管權。
菲律賓生產多種礦產,但目前的焦點是每月向中國含鎳生鐵生產商出口的大量鎳礦石。
中國含鎳生鐵產業是國內不銹鋼供應鏈的重要一環。自2014年印尼禁止未加工礦產品出口之后,中國生產商就越來越依賴菲律賓的鎳礦石。
由于鎳礦石主要露天開采,可能成為菲律賓新政府針對的目標,因此鎳市場出現了一波看漲的預期。
但這種情況我們以前曾遇到過。
中國含鎳生鐵產業現在原本應該已經崩潰,因其不僅失去了印尼礦石來源,并且加工菲律賓低品級礦石的相關生產成本也節節攀升。
但實際并未發生這種情況,這充分顯示了中國含鎳生鐵生產商的韌性。
只要他們還繼續運營,那么其他鎳生產商就也會堅守陣地,而不是實施減產,由此便限制了鎳價從當前低位持續反彈的潛力。
**新的進口管道**
2014年初印尼禁止出口未加工礦石的命令剛一生效,中國從該國進口鎳礦石的數量就大降。
2014年進口量從2013年的4,100萬噸驟降至1,060萬噸,2015年更降至僅17.4萬噸。
在這種情況下,菲律賓礦石生產商則增加了生產和出口。中國2014年從該國進口量自2013年的2,970萬噸急升至3,640萬噸,2015年則基本持穩。
這樣的增幅幾乎讓鎳市的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并可能成為打斷印尼禁令頒布后鎳價勁揚勢頭的一個最主要的單一因素。2014年中,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期鎳曾觸及每噸逾20,000美元峰值。
今年中國從菲律賓的進口較少,即便是把雨季對生產和出口的“正常”季節性影響考慮在內。
原因在于當前的低價環境,而非環保因素。
菲律賓鎳礦協會在3月警告稱,由于鎳價在2月跌至每噸7,550美元的13年低點,其會員計劃今年至多減產20%。
這一應對辦法似乎已付諸實施。
據國際鎳業研究組織(INSG)的數據,菲律賓1-4月鎳礦石產量較上年同期銳減38%至75,300噸。中國1-5月鎳礦石進口減少27%。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可替代供應商來填補新出現的供應缺口,不過中國鎳進口數據中再度出現的一個名字值得關注。
中國在中斷三年后重新開始從新喀里多尼亞進口鎳。這是因為在礦業大亨Clive Palmer的昆士蘭鎳冶煉廠遇到困難后,新喀里多尼亞轉而向中國出售鎳所致。該冶煉廠是新喀里多尼亞的主要鎳礦買家。
這家位于澳洲的鎳冶煉廠現在已關閉,新喀里多尼亞已取消針對兩家本地鎳生產商曠日持久的中國出口禁令,但設置了最多70萬噸的出口上限。
中國2-5月從新喀里多尼亞進口了113,200噸鎳礦,雖然與菲律賓進口規模相比不值一提,但未來幾個月從該國的進口或許會加速上升。
**“宣告我死亡的消息實在是夸大了”**
這些都不禁讓人要問:在印尼禁止鎳礦石出口且菲律賓供應減少,而新供應起不到多少緩沖作用的情況下,中國含鎳生鐵產業怎么會仍在運轉?
但中國含鎳生鐵產業不僅還在運轉,所有跡象都表明萎縮的最糟糕階段可能已經結束。
商品研究機構CRU駐北京辦事處的分析師預計,中國含鎳生鐵產量自從由2013年的逾50萬噸峰值持續下滑后,今年可能達到30萬噸。
但之后產量料“在2017年企穩并再度增加”。
要理解這出人意料發展的關鍵在于,中國含鎳生鐵生產商已證明所具有的靈活性。
舉例來說,CRU估計中國的含鎳生鐵生產成本自去年初以來的降幅達到驚人的25%,并且直到今年初利潤率仍然為正。
要知道,含鎳生鐵產業一度被普遍認為在鎳供應鏈中的生產成本最高,如果價格低于每噸20,000美元,生產企業則可能倒閉。在這種背景下,含鎳生鐵產業的表現實在不差。
另外,含鎳生鐵產業仍在不斷演進和整合。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國大型不銹鋼企業--青山控股集團直接前往印尼設廠,在海外生產含鎳生鐵。
印尼在向中國輸送越來越多的中間材料,但令人不解的是,這部分材料在中國海關月度數據中顯示在了“鐵鎳合金”一項中。
這種印尼材料的純度要高于鎳礦石,但低于鐵鎳合金。2016年1-5月的相關進口規模總計256,000噸。
青山控股集團剛剛在印尼設立了一家不銹鋼工廠,可能會使得中國含鎳生鐵進口規模降低;但應該不難看出,中國不銹鋼生產商正如何將含鎳生鐵流整合至他們的核心運營中。
這一不斷適應的過程解釋了,套用馬克·吐溫的話說,為何關于含鎳生鐵死亡的報導被嚴重夸大了。
而且盡管菲律賓新政府的措辭都是關于治理采礦污染,并可能借鑒印尼的資源民族主義政策,但是該國采礦法律要有整體改變可能還需要數年時間。
印尼用了五年時間才批準礦產出口禁令立法并實際予以執行。
正如CRU在解釋其對含鎳生鐵生產的預期時所指出的,“CRU預計,未來12個月內菲律賓出口政策不會有任何重大調整”。
對于像含鎳生鐵這種快速發展的生產領域來說,12個月可算得上很長時間了。
事實證明,多年來那些冀望含鎳生鐵關停、以實現供應過剩市場再平衡的其它鎳生產商并沒能如愿。
而且如果他們寄希望于菲律賓步印尼后塵,給中國含鎳生鐵第二次致命打擊,那么幾乎可以肯定,他們又要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