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山西省工信廳副廳長馬運俠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未來五年山西新材料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保持13%以上,到2025年力爭突破3000億元人民幣。
新材料產業在國際上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并對未來發展有著巨大影響的產業。地處中國內陸的煤炭大省山西借勢謀“新”,未來五年將新材料列為轉型發展的支柱產業,培育千億集群,向新材料產業高端發起沖擊。
山西省工信廳新材料工業處處長閆林介紹,截至2020年年底,山西新材料產業共涉及36個大類、79種小類,擁有規上企業150戶。山西在特種金屬材料、碳基新材料、半導體材料等領域具有一定的規模,部分產品和技術接近國際國內領先水平。
其中,2020年山西不銹鋼產量419萬噸,位居中國前列,耐熱鋼、造幣鋼、車軸鋼等21種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潞安化工集團研發突破了聚烯烴彈性體等核心關鍵技術,打破國外壟斷。
未來五年,山西將重點聚焦先進金屬材料、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半導體材料、纖維新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前沿新材料等7個重點領域,加快培育1個千億元級、3個五百億元級、3個百億元級產業集群。
作為山西新材料產業發展的領軍企業,未來五年,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立足現有產業,布局碳基合成、新能源蓄能、綠色節能建筑、石墨烯、鋁鎂合金等新材料產業,打造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高端、綠色、節能、環保新材料產業集群。
閆林表示,山西新材料產業在創新研發能力、產品結構優化、產業鏈條配套、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和問題,未來五年,將集聚企業、園區、項目、科技、人才等關鍵要素,實現山西由原材料、燃料大省向新材料制造強省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