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3日開始,龍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根據鈦白粉市場需求情況、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經公司價格委員會研究決定,自2022年1月1日起,公司各型號鈦白粉(包括硫酸法鈦白粉、氯化法鈦白粉)銷售價格在原價基礎上對國內各類客戶上調1000元/噸,對國際各類客戶上調150美元/噸。2021年12月14日,攀枝花鈦海科技有限公司發布漲價函,即日國內市場上漲1000元/噸,對國際市場上漲150美元/噸。廣西西隴化工有限公司、攀枝花市海峰鑫化工有限公司宣布從15日開始對國內市場上漲1000元/噸,對國際市場上漲150美元/噸。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12月15日16時,隨著龍佰集團宣漲1000元/噸后,國內有廣東惠云鈦業股份有限公司、中核華原鈦白粉有限公司、安徽安納達鈦業有限公司、等近10家鈦白粉生產商跟進宣漲,幅度均在1000元/噸。據悉,這已經是2021年全國鈦白粉企業第九次宣漲。
2021年10月,鈦白粉出口量環同比雙增長。根據海關總署提供統計數據,2021年10月我國鈦白粉出口量為115832.68噸,環比增長7.28%,同比增長5.08%。2021年10月出口均價為2918.01美元/噸。2021年10月,我國鈦白粉進口量為12223.15噸,環比下降28.04%,同比下降26.45%。2021年10月進口均價為3268.63美元/噸。
據了解,從2021年11月下旬開始,鈦白粉價格市場進入弱后平穩期,下游需求疲軟,市場整體利空情緒較重,但主力大型生產商價格依然保持平穩,且庫存倉位較低,當時龍企西南工廠現貨非常緊張,排單發貨嚴重。加之西南、華東、華南等地區生產商2021年12月有檢修計劃,實際產量或下降50%,雙限(限電、限氣)過后,廣西等地區生產商基本恢復生產,但銳鈦型生產商實際庫存依然較低,2021年12月部分生產商供應緊張或加劇,所以交投市場和價格行情沒有傳說中那么夸張,市場需求疲軟已是短期常態,少數生產商“橫刀奪愛”,這種操作其實并不長久,或加劇市場的惡性競爭,使供需兩端信任感出現危機,價格市場存在加速下滑風險,加之買漲不買跌情緒加重,終端客戶不敢輕易做庫存,移庫效應或再度出現。
2021年11月25日,特諾(Tronox)宣布,自2022年1月1日起,亞太地區銷售的鈦白粉(二氧化鈦)產品價格上調350美元/噸。加之之前泛能拓(Venator)和康諾斯(Kronos)也于2022年1月1日起,分別上調350美元/噸和400美元/噸。2021年11月30日,ISK石原桑洋凱莎有限公司宣布,從2022年1月1日起,上調亞太地區鈦白粉價格,上調200美元/噸。科慕公司宣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根據合同或法律允許,在大中華區采購科慕公司的所有規格Ti-PureM鈦白粉將增加300美元/噸。
此舉或利好新年初的國內外市場,尤其在亞洲地區的出口,中國鈦白粉重新找回價格優勢。此外,部分地區受限氣和2月4日國際盛會的籌備工作影響,部分生產商貨再有裝置檢修計劃,市場供應將有所減少。
目前,江浙滬等華東地區小范圍突襲疫情,為配合防疫需要相關地區的鈦白粉已經停工停產,相關上下游企業開工率也存下滑風險。
目前,國內多數硫酸法金紅石型和銳鈦型鈦白粉的主流報價在1.92萬-2.1萬元/噸和1.78萬-1.9萬元/噸,國產和進口氯化法金紅石型鈦白粉按用途區分主流價格在2.35萬-2.6萬元/噸和3.05萬-3.2萬元/噸(以上均為含稅現金出庫價)。
行業分析師楊遜認為,收官月上旬已過,價格市場從“低價傳聞不斷”到了“漲價傳聞不斷”,還是經歷了一些思想斗爭的。鈦白粉的交投市場還處于弱勢,下游始終是買漲不買跌的情緒;供應端庫存倉位較低,排單、貨緊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了。供需兩端處于嚴重對峙,且勢均力敵,但生產商似乎有找回強勢地位的趨勢。短期看,交投市場多空對抗,但主力大型生產商的庫存倉位低、排單發貨顯得更加突出,觀望情緒下龍企最新價格政策尤為關鍵。實單價格依然是不變的--看單、看量、看付款形式的一單一議。
據統計,2021年11月中國鈦白粉產量33.57萬噸,環比增長3.68%,同比2020年增長3.32%,2021年1-11月產量共計約347.91萬噸,同比2020年增長9.88%,產量較2020年同期增長約31.29萬噸。
2021年11月,地區產量有增有減,部分廠家恢復生產加之新增產能釋放,地區產量有所增加,其中廣西、安徽增幅較大;個別廠家受環保及裝置檢修影響,廠家開工不足,11月整體產量呈增長趨勢。
2021年11月個別廠家裝置檢修,地區產量小幅減少,多數廠家生產正常加之新增產能釋放,鈦白產量有所增加,較上月產量增長約1.2萬噸。目前,鈦白國內市場淡季,下游市場需求偏淡,廠家新單情況一般,但出口市場維持良好態勢,廠家出口訂單充足。臨近年底,部分廠家有裝置檢修計劃,市場開工維持不足,預計12月產量或將小幅減少。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市場還是利多,原因一是華東、華中、西南等地區生產商開工率不高,且2021年12月均有限產、停產檢修計劃,實際產量或下降50%。二是西南、華南等地區銳鈦型生產商限產增多,庫存較低。三是出口等帶動走貨,各生產商現貨庫存并不高,西南地區工廠仍處于排單發貨階段,也有部分生產商排單至月底。四是科慕等國際五大巨頭2022開年拉漲。五是傳國內大企同步觸底反彈,領漲市場。六是個別貿易商炒作,釋放利好消息。